為了打贏與惡性腫瘤的戰(zhàn)役,數千年來人類已經進行了數次“軍備升級”。從“冷兵器”時代的手術物理切除開始,到“熱兵器”時代粗獷爆裂的放療,再到“生化武器”時代無差別攻擊的化療,以及“精準打擊”時代的小分子藥物靶向治療,一次一次強攻而不下,而能讓腫瘤細胞陷入免疫系統(tǒng)“人民戰(zhàn)爭的汪洋大海”中的免疫療法的到來似乎為這場戰(zhàn)役帶來了一絲勝利的曙光。CAR-T細胞療法則是這場“人民戰(zhàn)爭”的排頭兵。而這樣一部宏大史詩的序章,必然需要偉大的企業(yè)來一同書寫。
為此,CB Insights中國從上百家已成燎原之勢的中國CAR-T企業(yè)中選取了24家組成這個榜單,希望能借此得窺中國CAR-T療法發(fā)展的一隅未來。啟明創(chuàng)投投資企業(yè)克?;颢@選。

本次評選中,CB Insights中國依據DPTC體系(Depth、Popularity、Tendency、Collaboration)從四個維度全方位評估企業(yè)自身研發(fā)和商業(yè)化能力、外界資本態(tài)度以及未來發(fā)展趨勢。具體到 CAR-T 榜單上來講,評價維度包含以下六個方面:CAR-T產品臨床進展、CAR-T項目數量、公司累計融資金額、技術負責人背景、技術前沿度以及商業(yè)化能力。
克?;颍–ure Genetics)
關鍵詞
基于 CRISPR技術,攻關 UCAR-T免疫排斥
上榜理由
專注于基因編輯技術的產業(yè)化應用,在通用型CAR-T方面,采用 CRISPR技術敲除免疫排斥相關基因,實現普及性更強的細胞治療方法。雙基因敲除效率和脫靶率控制處于業(yè)內領先水平,可大幅降低細胞制備成本。除細胞治療外,廣泛布局基因治療與分子診斷??茖W創(chuàng)始人叢樂系CRISPR共同發(fā)明人。公司已獲得啟明創(chuàng)投等知名機構投資。
免疫腫瘤療法是當代最具突破性的生物醫(yī)學技術之一。由于技術不斷地進步,新靶點、新機理不斷地被發(fā)現,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,全球研發(fā)階段和獲批上市的以PD-1和CAR-T為代表的免疫腫瘤藥物數量增長了約 91%。

全球細胞和基因療法市場規(guī)模增長趨勢圖(來源 | CB Insights)
*根據 CBInsights 預測,預計到 2025 年,全球細胞和基因療法市場可以達到 290 億美元,CAGR 為19.70%。
CAR-T細胞療法是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療法的簡稱。T細胞是人體內消滅腫瘤細胞的主力軍,一般情況下T細胞受體只有在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出現的情況下才會被激活,而腫瘤細胞為了逃避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的監(jiān)測則常常調低MHC-1分子的表達,在這樣的情況下T細胞并不能被活化。經過基因改造加上CAR之后的T細胞注射回病人身體后可以繞開MHC提呈機制,直接攻擊腫瘤細胞,從而避免了腫瘤細胞通過 MHC下調的逃逸機制。
CAR-T 細胞治療流程示意圖(來源 | CB Insights)
CAR-T技術已經探索到了第五代。代次更替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CAR結構的精進以及有可能的還在持續(xù)驗證中的更為精準、高效、持久的療效上。當下主流的二代 CAR技術相對于一代CAR增加了共刺激結構域CD28或者4-1BB,顯著改善了一代 CAR-T無法完全激活、體內擴增不良的情況;三代CAR則在在二代基礎上多增加了一個共刺激結構域,主要包含OX40、CD28或4-1BB。該項改進使CAR-T療法在一些臨床試驗數據中表現出相對于二代更為持久的活性。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表明,多種共刺激部分可能不會使第三代CAR更有效,具體療效依然還需要時間來驗證;第四代 CAR引入了促炎癥細胞因子或共刺激配體,主要作用是克服腫瘤免疫微環(huán)境的抑制,增強CAR-T細胞擴增能力。通過在腫瘤區(qū)域分泌特定的細胞因子募集并活化其他免疫細胞進行免疫反應;關于第五代CAR-T,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聲音。一種認為第五代 CAR-T同樣是基于二代CAR-T,添加了激活其它信號通路的共刺激結構域,比如 IL-2Rβ 胞內結合STAT3/5的結構域。第二種聲音認為第五代CAR-T即為通用型CAR-T。
CAR-T療法已在血液瘤治療領域取得突破。2017年是CAR-T療法爆發(fā)的元年,目前全球市場上僅有的兩款CAR-T免疫療法的藥物均在2017年經美國FDA批準上市。整體來看,目前CAR-T細胞療法還處于產業(yè)初期的階段。市場對CAR-T的關注度持續(xù)上升。實體瘤市場遠大于血液瘤。
必須正視并解決的問題是CAR-T的臨床副作用。在保證療法質量的前提下,降低成本是CAR-T細胞治療普及的關鍵前提。
目前,多數中國的CAR-T療法還處于早期臨床階段,企業(yè)間競爭關系還沒有完全凸顯。對于這個年輕的生物技術,未來還有許多可能,而中國在這一領域幾乎在和美國齊頭并進。不可否認的是,現階段的CAR-T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,包括制備周期長、產品價格較高、可及性差、適應癥較為局限等等。CB Insights中國對未來CAR-T產業(yè)在兩個方向上有所期待:一是頭部公司在傳統(tǒng)的CAR-T技術(二代、三代)基礎上,將產業(yè)化更進一步;二是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在下一代CAR-T技術上有所突破,實現產品差異化從而彎道超車。